最新丨中欧班列2018年成绩单来了!开通6300列,同比增长72%
本文共1334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划重点
❶ 2018年,中欧班列共开行6300列,同比增长72%。双向运输日趋均衡,回程班列数量与去程班列的占比已达到71%,基本实现“去4回3”。
❷ 成都、重庆、郑州、武汉分别开行1587列、1442列、752列、423列中欧班列,在全国开行的56个城市中,这四个城市的开行量占比约为66%,呈现大幅领跑的态势。
据中国青年网消息,2018年,中欧班列共开行6300列、同比增长72%,其中返程班列2690列、同比增长111%。目前,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12000列。在保持运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中欧班列双向运输日趋均衡,回程班列数量与去程班列的占比已达到71%,基本实现“去4回3”。开行范围不断扩大,国内开行城市56个,可通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
中西部四城大幅领跑
中欧班列始于重庆2011年开启的惠普班列,自2011年开行以来,从无到有,快速发展,规模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其中,从2011年至2016年实现从17列到1702列的跨越,2017年全年开行3673列,同比增长116%,超过2011-2016年前六年开行数量总和。
从最开始的重庆首发,到后来成渝两地竞争,再到武汉、郑州等地相继加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全国很多城市都开始开行中欧班列。但其格局主要还是集中在中西部的重庆、成都、武汉、郑州,以及东部的义乌等地。
以2018年的“成绩单”为例,成都、重庆、郑州、武汉分别开行1587列、1442列、752列、423列中欧班列,在全国开行的56个城市中,这四个城市的开行量占比约为66%,呈现大幅领跑的态势。中欧班列(成都)连续三年领跑全国。回顾此前三年,在2016年开行460列,2017年突破千列大关达到1020列,而在2018年这一数据进一步提高了55.6%。
武汉长飞国际货运主管沈青在谈及中欧班列为企业生产经营所带来的益处时表示,以欧洲为例,该公司产品的进出口时间能够从原来的52天-56天缩短为现在的22天-24天。
“对比空运而言,折算下来一年至少可以有2000多万的运费节约。”沈青称,对比海运而言,时效性大大提高,且海运时间长、不可控因素多,一旦发生意外就要用空运。因此可以说,对该企业而言,中欧班列完全替代了海运和空运。
财政补贴或2020年退出
此前,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2020年国内或将全面取消地方财政对中欧班列的补贴,进行全市场化的运营。
这意味着,未来两年是中欧班列的关键时期:谁能拥有更多的货源,谁有可能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部分运营公司探索运输更多的商品类型,以提高市场规模。以中欧班列(重庆)为例,其主要货物品类,从最初的笔电产品、汽车零部件、通讯设备等,逐步拓展到了化工品、食品、冷链、医药及医药器械等,数据显示,目前重庆以外地区的货源占比逾60%,而中欧班列(西安)宣布其外地货源占比达到了80%。
另一途径则是考虑做国际货源的中转站。重庆正在推动转口贸易的发展,如通过中欧班列(重庆)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接驳,实现欧亚间通过重庆的转口贸易,目前已分别开展两次将越南产的韩国LG的电子产品通过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联动测试,抵达波兰和德国;以及比利时产的烟叶至日本的转口贸易测试。中欧班列(长安号)在2018年底引入了与日本最大物流企业——日本通运株式会社的合作,首趟中欧班列“长安号”日通专列12月20日已经发车,该专列货值超过1700万美元,成为“长安号”开行以来单列货值最高班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认为,在多个地方年开行量突破1000列后,应该更加注重开行的质量,而非一味追求数量。“在竞争中,各地应在实现需求的驱动下,推动班列向高质量发展,从单一的通道经济,向带动综合产业布局与产业链的延伸方面扩展”。
更多精彩:
观察丨详解中欧班列:从“经济运输”到“运输经济”,还有多远?
来源/中国青年网、《“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21世纪经济报道
责编/刘梦 审校/刘梦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